中國時報【(執筆:蔡百蕙)】

來自單親家庭,27歲的金允在,與母親及姊姊同住在距首爾2小時車程的大田市國民租賃住宅已逾20年。他說,房租一年100萬韓元(約新台幣3萬元),房子品質不錯,到市區也很方便。」由於房租便宜,又不用操心水電和暖氣等房屋維修工作,他對目前的居���情形相當滿意。

韓投入資源 拚市占率達12趴

1989年,台灣萬人露宿忠孝東路,抗議房價高漲;同一年在韓國,因先前舉辦漢城奧運大量拆除違建戶,也掀起一場激烈的民間住屋運動,逼得韓國政府開始廣建社會住宅,如今,韓國的社會住宅已逾百萬戶,台灣則不到7000戶。

「對於都市住宅短缺問題,社會住宅是最好的解決方案,這也是社會的共識。」首爾世宗大學都市與房地產研究所副教授金秀顯說,在韓國,社會住宅是簡單易懂的社會福利政策,因此不分朝野,皆以提高社會住宅存量為主要政見。韓國的國家目標是在2018年讓社宅市占率加倍,達到12%。

相較於韓國政府對社會住宅的重視,台灣的社會住宅數量少得幾乎看不見。社會住宅聯盟以5%的需求推估,台灣大約需要40萬戶社會住宅,但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喊出10年要蓋3萬4千戶的目標,與韓國的國家目標目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。

弱勢居住權 非市場機制可解

由於社會住宅是朝野共識,韓國投入大量資源人力,成立公法人如韓國土地住宅公社(Land & Housing Corporation,簡稱LH)及首爾市住宅公社,由政府自己當建商,LH甚至是規模逾6000人的大型國營企業。韓國公法人模式明顯與認為市場萬能的台灣政府思維不同,LH出租住宅供給與管理處長呂哲基表示,韓國政府很清楚,「城市廣大低收入階層居住問題,難用市場機制解決。」

韓公法人模式 值得台灣借鏡

過去以照顧弱勢家庭為主的韓國社會住宅政策,近期開始對中產階級提供公共租賃房以及小型公共商品房,呂哲基說:「這將有利於減少公眾對保障性社會住宅的排斥,能夠優化社會結構,促進和諧社會發展。」

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,政府沒有把決心和手段拿出來。以新北市為例,中和、三重段興建中第二處社會住宅BOT案,分配30%戶數供建商出售地上使用權,僅21%戶數符合社會住宅條件,彭揚凱批評,「政府拿公有地出來蓋房子,卻分配這麼少社會住宅,究竟為了什麼?」

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呂秉怡認為,

韓國的公法人模式,有效率也夠專業,同時兼顧量與質,並展現出具水準的經營管理,值得台灣借鏡。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南韓社宅-年租3萬近市區-220122843--finance.html搜尋相關資料:525全民配屋網
arrow
arrow

    李成齊攜梨濟悄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